你的位置:aoa体育app官网 > 新闻动态 >
出生于这四种原生家庭的孩子,最容易恋爱脑!_父母_文俊_情感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3:34    点击次数:85

今天,我们的文俊老师将从心理学的视角深入挖掘“恋爱脑”的原生家庭成因,大家准备好了吗?

一、缺乏爱的成熟小孩

1. 父母:

可以选择消失(长期缺席),或者走“冷酷教官”的路线(严格且压抑的教育方式),亦或是“猫爸虎妈”的模式(孩子迷失在谁应该听谁的迷雾中)。情感的需求长年累月无人问津。

2. 孩子:

在成年恋情中,试图填补自幼的情感空缺。一旦恋爱的开始,瞬间化身为人形挂件,童年所缺失的爱,统统依赖伴侣来填补。

案例1:男友没有秒回消息?

立即心中暗想:“果然我不配被爱”、“他肯定在外面有其他人”(缺乏自我价值感);

案例2:女友夸赞别人一下?

上演“被抛弃的小剧场”——“她开始不爱我了,她是否隐藏了什么?”。

父母给予的爱不足,全靠恋人来弥补,结果又是让人一生纠缠不清。

展开剩余77%

二、依赖性表现

1. 父母:

无微不至的宠爱,从“别碰刀子,太危险了!”到“高考的专业我懂,你听我的!”孩子在温室中成长,成为人形盆栽。

2. 孩子:

在恋情中瞬间变为“巨婴”,期待恋人扮演“父母”的角色——从选择奶茶口味的小事,到人生重大决策,全都依赖伴侣。

分手并非只是失恋,而是失去生存的动力。

父母割断的翅膀,最终都变成了恋人身上的藤蔓。

三、戏剧化倾向

1. 父母

经常上演像琼瑶剧或宫斗剧般的剧情(冷战/争吵/情绪波动),孩子在其中扮演背景演员,沦为情绪的垃圾处理器。

2. 孩子

自带“情感探测器”,伴侣的微小情绪变化都会触发警报!

为此拼命查岗、写小论文,甚至自导自演苦情戏,试图掩盖内心深处“下一秒就要被遗弃”的恐惧。

父母未完结的虐心剧,孩子在恋爱中上演着负升级版本。

四、安全感匮乏

1. 单亲或离异家庭:

孩子被迫在各方之间选择,或变成“情感替代品”;

留守或寄养的孩子在“谁是家人”的问题上辗转反侧。

2. 孩子:

把恋人视作安全的避风港,试图弥补内心的安全感缺口。

案例:单亲妈妈抚养的儿子,容易将女友视为“母亲式的女友”并提出要求(“她必须包容我所有的缺点!”);

父母离异的女孩,可能会对男友反复进行“你会不会突然消失”的测试。

“恋爱脑”并非“天生”的情感类型,而是源于原生家庭的习惯培养。文俊老师也给出了根治的方案:将找对象的热情先用于“领养”内心那个渴望爱的孩子,再去寻找合适的伴侣。

文俊老师还特别提醒,父母经历的动荡和匮乏或许是孩子难以理解,但父母已经竭尽全力给予了生命、温饱以及他们认知中最好的爱。孩子们不应把责任推给父母,但可以理解环境对他们的影响——父母在有限的条件中尽了最大努力!

——突围建议:将拧巴视为系统的更新升级——“父母未教的情感心理课程,我自己来补习!”

王文俊老师,拥有心理学硕士学位,乃国家认证的婚姻家庭咨询师,三维疗愈力的创始人,同时也是烧话的发起者。文俊老师致力于在心理学基础上进行情感与心理研究、咨询和培训,帮助学员们断舍离有毒关系、反内耗,平衡身心健康以及提升对爱与被爱的能力。

他专为学员们设计的“王王只悦己”疗愈表情包,连续数年被评为微信优秀表情艺术家。

发布于:山东省



Powered by aoa体育app官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